产业集群网络——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间发展模式
引言
以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分布与联系为例,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或市域)制造业体系的一种重要空间发展形态。各集群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无论创新能力强弱、大型企业占比高低,每个集群都是网络中有机且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随着产业体系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网络在空间中不断拓展、联合、演进,支撑起区域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前言
深圳是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通过分析当前深圳市在营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可发现企业呈现出在数个片区集聚分布的空间形态。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结合深圳市相关产业空间规划的组团划分,可在空间上对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划分为九大集聚区。
本文以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区为基本单元,对企业工商注册数据进行分析,向内看不同集聚区的构成特点,向外看各个集聚区之间的联系及各集聚区在集群网络中的位置。通过数据的刻画与分析,呈现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空间的整体网络图景。
一、深圳市有九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区,宝安区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地
以深圳市当前在营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为依据,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结合相关产业空间规划的组团划分,将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划分为九大集聚区。其中,宝安的两个集聚片区——宝安中心组团和深圳西部工业组团,企业总量上最为突出。关内高新园、华强北、车公庙片区企业集聚度高,但在总量上不占优势。
二、各集聚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从核心向外围演化发展
华强北、车公庙的非在营企业(包括迁出、注销和吊销的企业)较当前在营企业占比多,近期新注册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占比较少,处于成熟-转型期。高新区在营与非在营企业占比相当,近期仍保有新注册企业活跃度,处于成熟-活跃期。宝安中心组团、深圳西部工业组团、宝安石岩街道、龙华区集聚区、坂雪岗片区在营企业占比高于非在营企业占比,且近阶段新注册企业活跃度高,处于成长-成熟期。光明集聚区非在营企业数占比最少,且最近阶段新注册企业占比均明显高于其他片区,处于成长期。市域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整体呈现从南向北、从核心圈层向外部圈层逐次推进的空间演化进程。
三、各集聚片区均包含“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整机”完备供应链环节,整体呈现“兄弟集群”的特征
对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关键词分析,以企业所涉及的最基础生产环节划分企业所处的生产环节,并进行集聚区企业构成分析。九片区整体呈现以整机(如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音响设备、雷达设备等)带动元器件(如电子真空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显示器件、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零部件(如硬盘、电源、镜头、机芯、键盘等)、材料(如晶片、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生产的发展特征。
华强北、车公庙、高新园等处于成熟-转型期或成熟-活跃期的集聚区,基础生产环节为整机的企业占比超过50%。宝安中心组团、深圳西部工业组团、宝安石岩街道、龙华坂田街道等处于成长-成熟期的集聚区,基础生产环节为零部件的企业占比较关内集聚片区大。处于成长期的光明区,基础生产环节为零部件的企业占比进一步扩大。
各集聚区内部相对完整的供应链结构,支撑起集聚区内部的整体“运行”与“创新”活动。空间演进与生产技术提升两方面力量叠合,造就了当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区位的集聚区生产环节构成有所不同的整体面貌。
四、各集聚片区以大量不具有专利的“弱创新企业”为支撑,以拥有专利的“强创新企业”为引领,构成创新发展体系
以发明专利为创新活动的显性表征,将具有发明专利的企业定义为“强创新企业”,对各集聚片区的“有专利企业”和“无专利企业”进行统计,可见各片区均存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其中高新园“强创新企业”占比最高,其次为宝安区石岩街道。这两个片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总数上均不占优势,但在创新能力上表现突出。
在制造业的创新活动中,除了以“专利”形式固化的创新成果,还有更多在生产过程中渐进性的、过程性、协同性的“创新活动”。大量的不具有专利的企业和无法通过“专利”形式体现的“隐形创新”活动,推动着深圳市整体电子信息制造体系的发展,它们也为具有专利的“强创新企业”提供了整体发展的环境。
五、各集聚片区以大量一般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支撑,以极少数头部企业为带领,构成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体系
以各集聚片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深圳五百强企业数的占比,表征大型企业在集聚片区中的构成情况。在高新园片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位于深圳五百强的占比最高,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五百强企业“密度”最高的片区。其次为坂雪岗集聚区,坂雪岗片区在企业总量上不占优势,但五百强企业占比较高,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更多地由大型强企业作为支撑。
而即使在五百强企业占比最高的高新园及坂雪岗片区,大约一千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才有数家深圳五百强企业。在其他片区,上万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才有数家深圳五百强企业。从整体数据上看,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头部企业仅为极少数,大量中小微企业是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六、以总部分支关系和企业投资联系为表征,各集聚区间构成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联系网络,其中高新园片区显示出突出的控制地位
在统计中,以总部分支关联权重为1,投资联系权重为0.8,并在标准化处理后将联系强度以分位数法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呈现整体网络联系图景。
在以管理与资本联系为刻度的集群网络图景中,高新园片区显示出突出的控制力。高新园片区对深圳西部的宝安中心组团、深圳西部工业组团、宝安石岩街道片区、光明区集聚片区存在最为明显的以总部分支、企业投资联系为联结的联系。
坂雪岗、华强北、车公庙、龙华区集聚区在九片区网络中的独立性较高,但也有可能这些集聚区对九片区以外的地区存在较强的联系,比如与深圳市内其他片区、深莞惠其他地区、湾区内其他地区、全国其他城市、甚至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联系。这是有待探索的问题,在本次以九大集聚区为范围的数据中未能将此进行分析呈现。
七、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服务业企业间的投资联系为刻画,高新园片区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软硬件融合发展的核心支点”
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以整机生产带动发展的特征,可想软硬件的结合对深圳市整体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支撑。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间的投资联系为刻画,我们可以感知到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状况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
在信息制造业企业对制造业企业进行投资输出网络中,高新园片区是明显的“输出核心”。而在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制造业进行投资输出,高新区是明显的投资“汇集枢纽”。等权重融合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服务业相互投资的两个网络,计算各节点在网络中的度中心性,显著表明高新区是为九片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提供软件技术支持的“核心支点”。
八、以产业集群网络为支撑的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图景
上文以企业工商注册数据为基础,对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九大集聚片区的发展阶段、生产环节构成特点、创新企业构成特点、企业规模构成特点、空间联系特点进行了分析。
在这些集聚片区中,有以较多大型企业和强创新企业为支撑、对外输出管理与资本控制、承担软硬件融合关键点角色的高新园片区,也有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基地、接受高新园管理与资本输出联系的深圳西部工业组团、宝安中心组团。
有企业数量不多但以百强企业构成强大支撑的坂雪岗片区,数量不多但强创新占比仅次于高新园的宝安石岩街道片区,也有更多以一般大型企业和大量中小微企业为支撑,通过市场动力成长起来的车公庙片区和龙华片区。
有历经风霜仍然保有较完整供应链构成、对外新城输出联系的华强北片区,也有接受输入新生成长在材料和零部件生产环节见长的光明片区。
南山高新园片区,显示出了在深圳市域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四十年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深圳市域空间上的从核心圈层向外围圈层演化发展,逐步演化成当前具有整体相似性,又具有各自发展特点,相互间存在发展联系的九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片区。
每一个片区都是发展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空间建设和城市发展中,需要重视各个节点所承担的职能,以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为出发点,避免在城市建设和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对整体产业网络带来破坏。
九、规划发展建议
在5G网络推广建设、数字经济迎来全面发展的新发展阶段,深圳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电子信息制造业供应体系完善、电子信息软硬件产业融合度极高的城市,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交通智慧化发展等方面,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这新的发展阶段,也将为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整体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为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以深圳难以复制、不可多得的发展土壤为基础,需注重协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单个产业集群发展与整体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的关系。每个产业集群都是整体产业集群网络的有机构成,在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需尊重各产业集群自身的发展趋势,在空间建设上顺势提供相应支持。
其二,头部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关系。头部企业对整合地方产业资源、引领地方产业整体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而占有绝对多数的中小微企业则是支撑地方电子信息制造业体系发展并为头部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关键构成。在城市空间建设中,需要尊重中小微制造企业的空间承载需求,以培育并巩固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土壤。
其三,具有专利发明能力的强创新企业与企业协同创新环境的关系。具有专利发明能力的强创新企业,能够通过专利申请固化地方产业体系中的创新成果,而大部分不具备专利申请能力的企业,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渐进式创新,以及在生产体系中对强创新企业的支撑,都是构成整体企业协同创新环境提供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城市空间建设中,需要注重保护由当地强创新企业与其他企业共同构成的协同创新环境,以维护有利于企业与产业整体的发展环境。
其四,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关系。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石。深圳应维护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服务业充分融合、共同发展的环境,继续将高新园在软硬件融合中的核心地位做强,引导高新园电子信息服务业企业面向更广领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构建合作发展关系。
十、发展展望
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分布与联系为例,呈现了以产业集群网络为产业空间发展模式,支撑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发展的图景。各集群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无论创新能力强弱、大型企业占比高低,各集群都是网络中有机且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随着产业体系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网络在空间中不断拓展、联合、演进,支撑起区域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立足深圳优势产业,面向湾区互动发展,在构建世界一流湾区的展望下,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网络与其他制造业集群网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产业平台上融合发展、协同演进,将编织出更为壮阔的区域集群网络发展图景,推动湾区不同领域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相关阅读:
空间规划与建设如何支撑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形成?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李郇,Javier Revilla Diez, 符文颖, 刘炜. 珠江三角洲创新空间:企业组织与网络来自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的调查[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 马璇,郑德高,张振广,章怡.基于新经济企业关联网络的长三角功能空间格局再认识[J].城市规划学刊,2019(03):58-65.
[3] 马海涛,刘志高.地方生产网络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潮汕纺织服装行业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03):308-313.
[4] 陈肖飞,郭建峰,胡志强,苗长虹.汽车产业集群网络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奇瑞汽车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9,39(03):467-476.
数据来源:位和数据平台
策划撰写:麦夏彦(总师室)、夏丽(信息中心)
*感谢信息中心为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支持。
编辑、排版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图片 / 作者提供